第905章 曾参解读孔子的礼与乐(1 / 2)

孔门学渣 我说那个谁 5588 字 2020-03-30

“嗯!这就对了!好!”乐歌满意地点点头。

“乐伯伯!我记住了!我听懂了您的意思,是的!我先生孔子的学说思想是建立在特定地环境基础上的,没有考虑到现实环境。这是他的最大缺陷!”

“是致命缺陷!”

“是!是致命缺陷!乐伯伯!”

“好了!既然礼乐作为你先生学说思想的一部分,那就把他编排进《论语》里面吧!你说吧!我听着!”乐歌道。

“是!乐伯伯!”曾参见状,赶紧应和道。

曾参把竹简拿起来,朝着上面看了一下,只得把前面的几段又给删除了。直接跳到下面的内容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乐歌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

“乐伯伯!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生孔子谈到季氏时,说季平子用八八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象这样违反《周礼》的事他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他做不出来呢?据《周礼》规定,一侑八人,八佾就是人。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那么?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什么意思呢?”乐歌装着不解地样子,问道。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早已把这句话当成口头禅了,也早已把语意给曲解了。大多数人的理解是是想容忍,可实在是容忍不下去了。其实!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这个意思。

曾参见乐歌乐伯伯装比,为了不招惹他不高兴,只得解释道“是接上句的,是说季平子的。是说季平子这样地事他都敢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他做不出来呢?”

“这不是‘忍’字么?怎么翻译成‘敢’字了?”乐歌问道。

“乐伯伯!”曾参不满地说道“忍是忍心、忍耐、憋不住的意思!也就是说季平子这种违背周礼的事他都能做得出来,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他做不出来呢?是这个意思!乐伯伯!忍!跟敢的意思相近!”

“哦?”乐歌装着一副听懂了的样子。

心想这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后人对它的误解、曲解很深啊!

后世的人大多理解为是孔子的心情孔子觉得自己无法忍受。其实不是,而是说季平子的为人季平子这种违反规定的事都可以做得出来,以后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是这个意思。而不是孔子觉得可以忍受,但仔细想想实在是无法忍受。不是这个意思!

后世的人解读《论语》,大多是断章取义。

“那?下面呢?”

“下面?下面?”曾参反应过来后,赶紧往下面读。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先生孔子说《诗经·周颂》中有一篇叫《雍》的诗上有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虽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鲁国当政者,但他们不是天子。他们怎么能在自家的庙堂里这样做呢?”

“哦?”

“三家是指鲁国的三桓!”为了避免乐歌追问,曾参解释道“鲁国是一个特殊的诸侯国,它是除了君王外,还有三大家族共同执政。这三大家族就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为什么鲁国会有三桓与君王一起执政呢?乐伯伯!你不要我细说了吧?”

“我老了!记不清了!说!呵呵呵!”乐歌倚老卖老,笑道。

曾参只得解释道“那是因为以前的鲁国君王,他有三个兄弟,他不想一个人享受国君的待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