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萍之末(2 / 5)

女侠且慢 关关公子 229 字 9个月前

话,只是从江湖闲人的攀谈中了解北梁江湖的情况,很快便又听到说书先生讲道:

“这三大豪杰,坐第一把交椅的,莫过于承天府火凤斋的掌门司徒延凤,其三岁习武,蛰伏四十载一朝悟道,武艺超凡不说,还曾受过当朝国师点拨,仅靠人脉,便能摆平九成江湖事……”

夜惊堂听见这描述,稍微回想了下,不记得这号人物,便询问道:

“北梁有这号高人?”

梵青禾各大门派跑遍了,闻言都懒得转头,解释道:

“这里是离燕州近,很多从南朝偷渡过来的江湖人,会先在码头落脚,寻找有实力的帮派领路或扎根。

“能从南朝逃过来的人,多半都带着不少银钱,小门派最是喜欢,会专门雇人在码头上宣传自家门派。

“这火凤斋,放在江湖上顶多比青莲帮大点,掌门司徒延凤,以前在燕京私斗,被十二所抓去关了十五天,在牢里运气好,碰见国师去大狱提人,见他认错态度好,就随口叮嘱了句以后要走正道。

“就这一句话,司徒延凤已经吹十几年了,本地人都不信。不过偷渡来的黑户,想弄个正当身份,找他也确实能办成……”

身份牌,就是夜惊堂第一次入京时携带的符牌,上面有姓名贯籍,讲究点的还有相貌和防伪徽记,以便官差随时查验;他有黑衙腰牌后,自然就没用过了。

听见梵青禾说起,夜惊堂才想起这茬,虽然大部分江湖客栈都不查身份牌,但到了燕京肯定会查,若是没有就只能住桥洞了,为此他聆听片刻后,就带着两人走向集市:

“先去买匹马,然后到火凤斋看看……”

“叽叽?”

“哦对,应该先吃饭,这周围有没有什么好馆子?”

“前面有家水煮鱼,我以前来吃过一次,味道不错……”

……

——

数百里开外,承天府。

北梁传承古制,地理划分和大魏不太一样,大魏是简化过的‘州郡县’,而北梁则因为新制旧制混着用,比较复杂,不过主体还是以‘府郡县’为主,‘道’只能算虚称,并没有具体的行政作用,地方最高长官还是知府。

承天府和燕京府接壤,都在湖东道之内,其地理位置约等于大魏的泽州,水道四通八达又是大平原,盛产粮食,算是北梁的鱼米之乡,居住了大量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其中便有先帝时期执宰多年的华家。

华家在二十年前,跺跺脚整个朝堂都得抖三抖,风头一时无两,但华老太师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从先帝驾崩后,就果断请辞远离了朝堂,华家的影响力自然就慢慢变小了。

不过执宰多年,华老太师的影响力显然还在,平日里过来拜访的湖东道名流还是很多。

时间已经到了二月末,回家过完年的华青芷,也快要动身前往燕京,回国子监继续读书了。

因为是嫡孙女,华青芷在家中的地位显然不低,中午时分,叔伯婶婶都跑了过来,在家中的大厅里吃饭,连颐养天年的华老太师,都露了面,坐在主位上认真叮嘱:

“当前的朝堂,局势瞬息万变,往后在京城读书,定要小心为上。城东的王家,得知了你旧疾有转机的消息,肯定会有所动作……”

华老太师七十多岁,因为不是武人,头发胡子几乎全白了,但面相颇为慈睦,眉宇间带着几分久居上位的威严感,坐在桌上的儿子孙女等等,都是认真聆听,没人敢打岔。

华青芷也在认真听着叮嘱,眉宇间带着三分愁色,心底明白爷爷的意思。

华老太师所说的王家,是承天府的大世家,女儿嫁入皇宫,是梁帝的宠妃,还生下了三皇子。

三皇子李崇年仅十七岁,却文武双全,已经在燕京有了不少才名,深得梁帝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