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关于玉的鉴定(2 / 3)

寻宝神瞳 以闪电之名 242 字 2022-08-14

,对于春秋二宝中的和氏璧,我还有诸多疑问,不知道你能不能解答一二?”

又是偏题的提问,不过李墨对此问题还是愿意回答的。他点头说道:“你有什么疑问?”

“史书记载和氏璧已经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玉玺,就算史记有误,那我们如何鉴定宝藏里的那块玉璧就是春秋时候的和氏璧?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关于和氏璧的形状,重量和大小的记录。那在鉴定的时候我们所能依仗的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门外汉根本不会有此疑惑。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李墨让她先坐下,然后走出讲台,站在第一排前空旷的地方,他脑海里稍微组织下语言就说道,“我进京大后,我的老师朱昌平教授就跟我说过,考古是一门很复杂的专业,我们不仅仅是针对某一样古物进行鉴定,而是在鉴定它的真伪之后通过对它研究能够推测出当时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人情风俗等。”

“同样,我们也会根据史书上记载内容,推断出某一样古物是否是当时的社会产物。”

“简单的举个例子,就以文字的演变来看。了解过历史的同学可能会知道一点,有文字记录的最早时期是殷商时期叫甲骨文,后来出现了金文,到了西周后期出现大篆,小篆,到了汉代已经演变成隶书,草书,到了唐朝时期盛行楷书,行书。这是文字的大概演变时间历程,如果我们在逛古玩市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件玉器,老板告诉你这秦汉时期古玉,但是上面的铭文却是楷体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稍微有点了解的人肯定会认定这老板在忽悠人,是不是这样?”

“是。”好多同学都直点头,这很明显是骗人的嘛。

“那这块玉是秦汉时期的古玉吗?”

呃,这下很多人都愣了下,然后露出思索之色,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仔细的鉴别它到底是什么时候的玉器,有如下几种可能,第一,它的确是秦汉时期的古玉,到了隋唐时期后被当时的匠人重新刻上了铭文。”

“第二,它是隋唐时期的古玉,是当时的匠人制作成的。”

“第三,它是唐以后时代的玉器,有可能是宋元明清时候的,也有可能是现代的工艺品。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那这块玉器到底怎么断代呢?”

李墨没有直接回答同学问题,而是引出另外的一个问题的。

“哪位同学有自己观点的,可以说说。不要害怕说错,我们是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现在有一种技术叫碳十四检测,可以根据衰变速度来断定它的大概时代。”有人举手说道。

李墨嗯了一声,然后顺着他的话说道:“那我告诉你,现在也有一种技术,可以加快碳十四的衰变,明明是现代工艺品,通过检测却是数百年前的老物。”

啊—

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议论声。

“还有哪位同学有新的观点的?”

这次站起来的还是那位提问的女同学,她说道:“可以根据玉器的器形,表面的凋刻风格,它的来历是否有传承记录。”

“很好,这些都是我们鉴定的不可缺少的依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这时一个男同学站起说道:“出土的。”

“那位同学请坐,他说的这点非常好。出土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它是属于某个时代的产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通过文献资料的印证,最新科技的辅助来对它做最终的判断。”

李墨一边走着,一边继续说道:“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来判断项羽宝藏馆里的那块玉器就是春秋时期的二宝之一,是历史上最着名的那块传国之玉呢?”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那块玉必定是汉以前的古玉,这点大家都能认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