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重阻挠(2 / 3)

长生 风御九秋 3540 字 2022-01-28

各部大臣,而忠于皇上的这些臣子多为文官闲职。

都吵成这个样子了,皇上也一直没有出言表态,只是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

起初长生还不明所以,后来发现皇上的龙椅金台下方左右分别侍立着一个身穿宦官官服的老太监,这两个老太监自始至终垂眉闭目,一言不发。

他也只是听说过杨复恭,并未见过此人,不出意外的话,金台之下站着的这两个老太监,其中一个应该就是手握兵权,把持朝政的杨复恭。

双方一旦破口,争吵很快变成了谩骂,同朝为官,彼此之间都很了解,彼此揭短,互相揭丑,吵的怒发冲冠,骂的面红耳赤。

即便到了这种程度,皇上和杨复恭也没有出言制止的意思,也没有下令退朝。

虽然自己是双方争论的焦点,长生却并未乱了方寸,皇上不退朝是有原因的,如果此时退朝,朝廷文武百官并不会就此罢休,势必私下联合,群起发难,逼他收回成命。

皇上一言不发是在与杨复恭暗中较劲,眼下这种局面只有杨复恭表态,阉党一方才会偃旗息鼓。

而杨复恭一直不表态也是与皇上杠上了,当今皇上是在他的扶持之下登基的,而他发现这个皇上并不甘于充当傀儡,开始不听话了,他有心让皇上当众出丑,趁机敲打一番。

朝上的文武百官已经吵惯了,但进殿谢恩的武进士却何曾见过这种场面,众人就像刚过门儿的新媳妇儿,还没拜完堂呢,夫家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长生是练气习武之人,眼见阉党如此猖獗,本能的想法就是暴起发难,将忠于阉党的这些官员全杀了,他虽然没有携带兵器,却也有把握在半炷香之内将这些人全部毙于堂下。

不过他自己也知道这个想法很幼稚,因为即便杀了这些人也没用,阉党实力尚在,不会群龙无首,最主要的是兵权还在阉党的掌控之下,杀了殿上的将军,还有没上殿的偏将和副将,一旦冲动冒失,立刻就会祸起萧墙。

已经半个时辰了,殿内的争吵还在继续,皇上还是一言不发,两个老太监也仍是垂眉闭目。

皇上不肯让步是因为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太重要了,御史台不但可以监察百官,还可办案执法,监察是次要的,执法才是主要的,说白了就是可以随便抓人,不但可以抓,可以审,还可以杀,毫不夸张的说谁控制了御史台,谁就捏住了百官的脖子。

老太监杨复恭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他不会允许如此重要的职位落到皇帝亲信的手里。

皇上面无表情的坐着,两个老太监垂眉闭目的站着,任殿上争吵谩骂,谁也不制止,谁也不表态,暗中较力,对峙僵持。

都吵了半个时辰了,还没分出个胜负,再吵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到得这时,长生知道自己应该做点儿什么了。

如果什么都不做,这个御史大夫今天就得黄了。

如果做的不好,这个御史大夫今天也得黄了。

动用武力肯定不行,太监之中有高手,具体有多少不好说,但比武招亲时想要上台的那个刘公公就是紫气高手,太监对女人又没兴趣,不会为女人分神,得以专心练功,故此像刘公公那样的高手,皇宫里应该不止一个。

排除了武力,就只有显露魄力,镇服众人。

这貌似是唯一可做的,随后一段时间长生便静心凝神,思虑怎么做才能显露魄力,镇服众人。

足足想了一刻钟,连具体的细节都快想好了,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立刻将先前的想法全部推翻,不行,展示实力和魄力,证明自己堪当大任这条路走不通,不但走不通,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自己越有魄力,越有智慧,阉党一方越不会让他顺利上任,御史大夫是一把锋利的刀,皇上现在想将这把刀塞到自己人手里,拿刀的人越有魄力越有智慧,阉党就会越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