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交给我们夫妻(1 / 2)

原来是宋应星,丁毅又是大喜,但他隐约记得,这个时期的宋应星,因为考试失败,还在家乡江西教学,一直到崇祯四年才由吏部铨选,任浙江县令。

眼下去江西是没时间,而且正是他在写书的时候,等他将来来浙江,再来找他。

到时就算人不肯来,把他这几年写的书都弄来也好。

历史上宋应星的大部份著作,都是这个时期在家乡教学的时候写的。

“这个是干什么用的?”丁毅这时指着机床两侧的精钢铁链,还有巨大像扇子般的钢片。

“这是用水力的,咱家把机械放屋子里,没有水车,所以用不到。”

周大虎继续向丁毅解释。

此机床还可以用水力,更加省时省力,但要求更高。

首先要做一台极大的水车,边上做一个蓄水池,水车连接蓄水池,并形成循环,抽上来的水又回到蓄水池。

在水车的中间轴部位,用来连接钻头,当水车转动时,水车的中间轴承带着钻头也就钻动,不需要人力,而且不需要人加水,非常轻松,用一个人,可以看十几台这样的水车。

人唯一的作用,就是要钻穿时及时取下,换面就行。

那钢片是增加水的阻力,用来给水车降速,铁链是用来短暂停下水车,可以拿下钻头和钻好的铳管。

更牛逼的是,每台水车左右两边,可以各放一台机床,同时连上轴承,同时钻两根。

“妙,真是妙,妙不可言。”丁毅听着,拍案叫绝,宋应星和赵父两大高手联合发明的这台机床,完全可以称为是跨时代的科技产品。

他越看越喜欢啊,恨不能立马做个一百台出来。

丁毅小心的莫着机床,沉声问:“你们还有没有这个的图纸,还能做出来吗?”

“当然可以,就是蚬木难寻,要到福建,广东那边才有。”周大虎道。

而且做起来很难,那蚬木超硬,这机床的中轴承,包括连接机床水车的中轴承,也必须用蚬木。

“每台机床,加上水车,用蚬木多少?”

周大虎看向赵氏,赵氏想了想:“至少要二十担。”

赵氏用的重量来算,这蚬木很沉,丁毅后来与她一起估算了下,大概要现代一立方米左右。

这数量要求可不高,一颗有点年纪的蚬木,能做好几部机床呢。

但关键这玩意有点难加工。

丁毅摸着机床,左右看了会。

边上赵大山见状,也学着丁毅想伸手去摸。

“滚。”丁毅赶紧拍开他的手:“拿开你臭爪子,这可是我们旅顺最重要的宝贝。”

赵大山嘿嘿一笑,尴尬的收回手。

周大虎和赵氏听着,心中欢喜,眼神也挺得意的,必竟赵士祯和赵父都没有朝庭重视,没想到眼前这都司大人,居然这么重视,虽然官小了点,但也挺有成就的不是。

看了片刻,丁毅小心道:“其实我看了下,很多部件是不是可以用精钢代替,不一定要用蚬木?”

比如这六个支架

“可用铸铁也行,省的打造,且更加的沉稳。”

赵氏愣了下,看了几眼后,连连点头:“大人说的是,家父当时因为是用剩的蚬木不想处理,便做了支架,有些地方,是可以用精钢或铸铁替掉的。”

两人对丁毅也大为佩服,没想到他观察的这么仔细。

赵大山则在边上想,丁头这脑袋才是绝,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说几句,不服都不行。

接着周大虎为丁毅又介绍了几款火器,都是当年赵士祯发明的,但大部份华而不实,也有对制造要求高,也有比较有用的,基本在朝庭都没用过。

丁毅看的高兴,大手一挥:“全部带走,回旅顺再细说。”

周大虎夫妻懂